[朗]健身潮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58|回复: 2

香港武术理论家尹冠忠的咏春拳理论

[复制链接]

26

主题

60

帖子

22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5
发表于 2016-12-21 19: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观看更多健美、健身运动、瑜伽、减肥塑身、增重增肌、食谱等相关文章、图片、视频,享用更多最新、最全、最优质的性感美女图片,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二字拑羊马
      咏春拳注重“力从地起”,“腰马合一”,马的重要性是如何强调也不够的。但咏春门人的马步却大多不正确,是以术语有云:“十个咏春,九个坏马。”可见其犯错之多,那就让我先来谈一下咏春马!
      众所周知,咏春拳正身坐马时是站“二字拑羊马”,那何谓二字拑羊马?怎样才是正确的二字拑羊马?
      “马”来源自古代驰拼沙场的骑兵,将士们冲锋陷阵无论是闪避或追击敌人,都倚靠坐下的战马,好的将士便要达到人马合一的境界。“扎马”或“坐马”是锻炼  “马步”的基础,而马步就是保持坐马的姿势来步行(当然行走时就不是二字拑羊马)。扎马或坐马若是长久不动时又名“站桩”,站桩亦是修练功力的一种方法。
大部份的武术扎马都是双膝向内拑紧如坐真马一般,咏春马比别家武术为小,故不“拑马”,而称“拑羊”(此处只取其意,不是说如真羊大小)。有说“拑羊”应为“拑阳”,此说颇为矛盾。至于说以内拑之力将敌方之腿拑住,实际却是绝不可行,笑话一宗,不提也罢。
      马开步半咏春二字马“马开步半”,即开马后两足尖分隔约一足半的长度。“二字”就是指坐马时两足尖与两足跟形成一中文之“二”字(图1)意思是双足尖的距离比双足跟的距离略短,若过短便成“八”字(图2),若等长便成“四”字(图3),若过长便成“倒八”字了(图4)。有些咏春建议双足要构成一等边三角形,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八字马(图5)!
100427115714051.gif
100427115714052.gif
100427115714053.gif
100427115714054.gif
100427115714055.gif
      当双足构成一“二”字,双足向前延伸交会,便形成一等腰三角形(不是等边),三角腰长约如一手臂由膊至拳尖的长度(图6)。从物理学上说,以此姿势出拳,足部便有最强的抓地力。(这只限于正身二字马,正身子午马或侧身马却有不同,此点略为复杂,暂且不谈。)若是“八”字、“四”字、甚或“倒八”字,那就绝不能“力从地起”了。
100427115714056.gif
二字拑羊
      正确的拑羊马,当双足构成“二”字后,由足尖到足跟拉一直线,眼从此线向前看去,足尖、足跟、膝、臗关节要连成一直线,即四点置于同一平面上(图7)。从肌肉学上说,这姿势能发挥腿部三重伸展肌的最大力量,亦不会对关节做成不正当的扭曲和压力。
100427115714057.jpg
      从侧面看,正确的重心线应位于脚中心后约一英寸(即前足腕之下),而体重则平均分配在重心线的前后。收臀提肛后,[骨氐]荐骨与股骨要拉成一直线(图 8),这就是“六合发力”、“腰马合一”的一个要点和秘诀。这时双腿微微内拑以保持前说之四点于一平面再整体下坐,内拑之力切忌过大,否则便会变成五坏马之“挟马”。再此重申,千万不可练内拑之力以求将任何东西拑住,这只是笑话。再有一说以拑膝力以防敌方扫脚而不易跌倒,此是笨方法,不练也罢。
100427115714058.jpg
      马有五败咏春歌有云:“马有五败,十者九坏,现挟跪撑,摊身最惯。”所指的就是坐马时常犯的五个错误,依次是“现马”、“挟马”、“跪马”、“撑马”、 “摊身马”(图9),而其中又以摊身马最为常犯。败马不单影响动作、难以发力,更甚者是对关节做成不正当的扭曲和压力,令到筋骨劳损,习以为常,对身体做成永久的伤害。(至于五坏马的详细错误与害处,容后再谈。)
100427115714059.gif
      站二字拑羊马必须端正平衡,姿势正确,重心分布恰可,松沉而稳,始能达到“力从地起”,“腰马合一”,“六合发力”的要求。
      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二字拑羊马后,回想一下,你是否见过很多八字马、四字马、挟马、摊身马呢?某名教头站的不就是八字摊身挟马吗?(但近年又转为八字挟跪马,奇!)另一宗师站的不是四字跪马吗!“十个咏春,九个坏马”,果然不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60

帖子

22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1 19: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柔制刚?力与劲的误解
      有些咏春强调以柔制刚,实际却是刚劲既无,柔亦不足。真正的咏春是刚柔并济,柔可至柔,刚可至刚,因为柔能制刚,刚亦可制柔,但不会柔如风,刚如铁。不可能四两拨千斤,而是四两拨一斤,咏春不谈人体不可能做的事!
      咏春拳说“六合发力”,但不是外三合,内三合的六合,那是不明所以的人从别派偷来。六合力不是“念力”,不是内力,而是令人惊讶,但绝对科学的力。但恕我在这里暂时卖一个关子。
      有些咏春强调不用力,不斗力,实际却是用死力,斗拙力。其实咏春不会说不用力,不斗力,而是如何用力,如何斗力。狮子扑兔,敌是狮子我是兔,怎能斗力?我是狮子敌是兔,斗力又何妨?咏春法度是强者避之、比者留之、弱者破之。
      以柔制刚,来留去送是绝对可以的,但四两拨千斤是夸大其辞,难道你能拨走一辆撞向你的大货车吗?
      很多人口说以柔制刚,做固然是做不出来,说也是说不出所以然来。那何谓刚,何谓柔?我常说柔不等如慢,刚不等如快。所谓以慢打快,是时机的把握,而不是速度的真正比较,所以不是真的慢,亦不是真的柔。其实从力与速度的角度看,用“顺者为柔,逆者为刚”,“松者为柔,紧者为刚”,“静者为柔,动者为刚”的说法就比较好理解。(这一点,大家慢慢想想。)刚与柔,好比阳与阴,是一个相对性而不是绝对性的关系。如说柔能胜刚,柔如弱草,那用拳脚是打不断的,但如说刚能胜柔,那刚如子弹便可将弱草打断。当然这只是个比喻,人绝不能柔如弱草,刚如子弹的。
      什么是“腰马合一”?有人说腰马合一就是腰与马配合,这是说了等如没说!咏春拳说的腰马合一就是如何用腰把马的力量传达上身而配合成一个动作,如此每个动作都能发出最大的力量,在这里二字拑羊马与六合发力的正确非常重要。坊间咏春的四字、八字、倒八字拑羊马,现马、挟马、摊身马,又何能腰马合一呢?
      有人说咏春用肘[月争]底发力,但其实肘底并不能发力,若肘底是指手肘旁的肌肉则是无意义的。其实“肘[月争]底位”是空间的一个位置,“行肘[月争]底力”是指发力时手肘需行经这个位置,行肘[月争]底,是说线位,而不是说手肘关节的动作。那肘[月争]底位在那里?
      咏春对发力与发劲的定义与外家大不相同,更不会用不科学的方法去解释“劲”,真正咏春拳说的是:“发人者力,打人者劲,六合发力,寸内发劲”。坊间的“寸劲”是对咏春拳法度的曲解。

      伪科学
      很多人都尝试用西方科学去解释咏春拳(及其他武术),几何学、物理学、生理学,但要小心,我们要分辨真科学与伪科学!还有一些用的是东方科学,经络、气功、阴阳五行,说者言之凿凿,听者如堕五里雾中,不求甚解,点头称是,明其道者知是一派胡言,但奈何世人每多迷执,实可叹也!
      真正的咏春不神化,不迷信,不幻想,不夸大,没有似是而非的伪科学,没有等边三角形但祇有两只脚的“巴黎铁塔马”,没有能把脚钉在地上的“风鸡摊打”,没有打人手却不打人身的“藤条绑手”。
      真正的咏春没有“不可解释的念力”,“超越时间空间的寸劲”。而会用物理学、生理学、运动学去欣赏咏春的奥妙,赞叹咏春创造者的智慧。
      例如有人说出拳埋肘[月争],即手肘在胸前中线,则有全身作为后盾,所以力量最大!更说“出拳肘守中”是叶问宗师生前所说(这绝非事实!)。但真的吗?假若手肘全程贴于胸前而全身向前推动,那的确是以全身为后盾,但出拳(摊手亦同)需将前臂推出,此乃三头肌、三角肌与胸肌的作用,跟据肌肉学,手肘置于胸中是绝对发不出最大的力,这是想当然而无根据的胡说。能发最大力的位置乃是将手肘放于约乳头与身侧中间(亦即咏春拳泛指之肘[月争]底位)。全身作为后盾云云,则是伪力学,伪科学了。
      小念头有“立念”之说,于是有人说练小念头是练“念力”云云,又说“念力”就是气功。我自1980年研习多家气功至今二十余年,可以断言内气的感觉是实实在在的,但从科学的角度看亦可以解释为自我催眠,或自我暗示现象,能否发之于外以产生物理作用,乃至影响他人尚待科学研究和考证。但论到咏春的力量,则无论如何利害,甚或超乎想像,都绝对符合科学而不需要用气功去解释。简单的说,就是可以用物理学、肌肉学和人体工学去作合理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60

帖子

22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1 19: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假理论/真法度
      何谓拳法?何谓法度?拳者,拳术也,即是以身体四肢作搏击之技术。法者,道理方法也,在佛学的更深层次可解作真理,万物之法则。度者,度数,量度也。咏春拳就是一种非常注重法度的拳法。
      怎样才算是咏春法度?当必是咏春独有或在咏春有独特指导意义者,至于空说白话,如“快如风,疾如电”之流,或有误导者,如“千破万破,唯快不破”等(此亦非源于咏春),则绝非咏春法度。
      试看如“消打同时”一句,“消打同时”本身并无问题,却不宜过份强调。连消带打并非咏春独有,假如强调“消打同时”或“不消而打”便是夸大及过度简单化。相反,“生死手”、“补位”乃至“手法连绵不绝”才是咏春独特之法度。了解生死手,则明白实行消打同时的要求,什么时侯不一定要消打同时;说到补位则了解位置、线位与不追手的重要;能做到手发力与身无关,发力散力连环不穷那手法才能连绵不绝。
      有人说:“(一摊三伏)摊手要慢,是要练向前而无横之力,以能甩手直冲”。练向前而无横之力是对了一半,但无横之力是靠旋转力而不是慢,摊手之慢是另有原因。正确的说,无横之力是指摊手要向前推而不能向横拨,但不是说摊手就没有撗力。何解?因为摊手向前推时必需带有旋转,那就能保持向前的方向而同时产生旋转的横力将敌手卸开。横力是由摊手的旋转产生,那不旋转就不是正确的摊手了。至于甩手直冲是朝形意念的作用,与摊手之慢并无关系。(无意义的慢就真是无意义,真正的咏春绝不作无意义的事。)
      “小念头”的动行都有其意义,但却不一定是搏击手法,不应勉强变作招式使用,同样的道理可引伸至其他拳套。
      有人说“寻桥”应作“沉桥”,理由是既然咏春强调不追手,又怎能寻桥?错!寻桥不等如追手。追手是不顾失位,破坏整体配合下去追逐对方的桥手,寻桥是在不失位的前提下,全身整体配合的去将对方桥手接入自己朝形攻击范围内;两者相距甚远,岂能混为一谈。再说,桥沉了还有用吗?
      先前我说“出拳肘守中”是错,但咏春说“桥行中线”岂非矛盾?如此是否应该“行中线”?抑或“行中线”并不等如把手肘放在中线呢?简单!桥行中线是对的,但指的是手腕内侧而不是手肘。(见伪科学)
      我在1992年编写咏春歌,这歌在1994年开始流传网上,内里的咏春法度很多都是咏春门人所闻所未闻。前后余十年期间,无人知此歌之出处,惹来种种揣测,后来我在2006年于网上澄清,得来之反应不一,其中一则如是说:“这个所谓咏春拳诀,没有理由只有那师公传给那一个人,那师公弟子众多,亦没有理由拳诀只得一个人知晓,除非那人集思广益,根据他师兄弟所述,再汇编成这一口诀,再摆自己师傅上台,跟住就可赚大钱了!”再一则如是说:“好惊!! 忽然见度个“咏春拳诀”,仲大部份都未见过,仲惊自己咁都唔识咁唔得了……好在呢个只系一位前辈自己既心得O者。”看后不禁啼笑皆非。叶问师公授徒千百,但其所授之咏春法度竟只得一人知晓?确是令人难以置信。
      如我所言,1992年版的咏春歌全长六百二十四字,套用原来四字口诀者祇二十五句,即一百字,其余皆为二至七字之原口诀,或加本人习拳之心得化成(约三成左右)。本咏春歌之编写虽乃原创,但歌中内容本亦多为先师所传之咏春法度,虽然我所知者似是比旁人略多,却绝不敢说只有我一人知晓。但何解其他叶氏门人竟从未提及,那些自称叶问关门、私授、亲传弟子何以数十年来亦不能说出这些咏春法度?此岂非奇事一宗?
      叶氏一系咏春本多奇事。君不见三十年前懂咏春八斩刀者寥寥无几,今日叶氏一系之八斩刀不下六七种极异之版本,全乃称是叶问宗师亲传。若当日叶问师公不是在不情愿之下被迫影下一辑木人桩硬照(非临终前影下之8mm电影),想今天叶氏木人桩法当不下数十版本。若说我所学的木人桩法竟与叶问师公硬照中的大不相同,难道我能说是师公故意打错吗?个中因由便要各位用智慧去判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朗]健身潮人 ( 粤ICP备15116572号 ) 我要啦免费统计

GMT+8, 2024-4-25 19:02 , Processed in 1.326934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健身潮人之家 X3.4 © 2015-2020 JSCRWZ.COM & 健身潮人之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